内阁这边,见到了朱翊钧批阅的弹劾王国光的奏章,都给干沉默了。
对于申时行来说,王国光算是他的盟友。
两人都是张居正提拔起来的官吏,也都算是张居正的人,不仅仅是他们两人,在这朝堂之上的,还有好几位。
第一位就是张居正死后第四天,就御史雷士顿弹劾的礼部尚书潘晟。
那一次的弹劾,却被申时行听从顾青的建议给巧妙地化解了。
而这之后,也有人弹劾梁梦龙。
此人也是张居正提拔起来的兵部尚书,也正是因为有着梁梦龙的存在,才让戚继光稳坐大帅之位。
申时行也已经听到了风声,有人在弹劾梁梦龙。
他也询问过顾青的意见,顾青则是解释了一下如今朝堂之上的局面,更为关键的则是万历帝朱翊钧的心思。
用顾青的话来说,就是要懂得取舍。
王国光自己都已经动了想要辞官归乡的心思,对于朝堂之事也不上心,对于维持新政也不上心,更有意疏远申时行等人。
这就是明摆着,不想继续参合这些事情。
说起来,王国光这样的人,才算是真正知道急流勇退的人,也不贪恋权柄,更看的明白大势。
万历帝朱翊钧并非明主,跟着他一起,没有好下场。
还不如趁此机会,直接辞官归隐,反正名声也有了,此生也做到了尚书的位置上,成为了光禄大夫,钱也赚的差不多了,真要是站着位置不愿意走,说不得,到时候就是雷士顿的下场。
所以,当看到朱翊钧批复了御史弹劾王国光的奏章,写着‘不予追究’四个字。
申时行也就明白顾青所说的取舍是什么意思了。
放弃王国光,保住梁梦龙。
申时行把奏章交给了张四维,经过内阁拟票之后,这奏章也算是生效。
而王国光也很快上疏,请求辞官。
朱翊钧连挽留一下的意思都没有,直接就批复了。
王国光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,几年前,在张居正还把持着朝堂的时候,他就已经有过辞官的想法,并且几次上疏,但是都被压下来了。
如今,总算是得到了解脱。
申时行原本还想要在王国光离开京师之前,为其践行,却也被王国光拒绝了。
两辆马车,相当于是王国光此生的全部了。
大明的尚书、光禄大夫,在辞官之后,并没有什么风光送行,也没有多少行囊,多少仪仗。
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京师。
而他的离去,其实也释放出来一个信号,那就是万历帝朱翊钧似乎有意想要清除掉朝堂之上,属于张居正的人。
一时间,也是人人自危。
张学颜也打算上疏请辞了。
毕竟,他也是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吏,早年也是极力推行张居正的新政。
更是因为张居正的引荐,才能够坐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。
所以,接下来弹劾的人之中,必定会有他。
张学颜也看出来了,故此,他也打算辞官。
顾青坐在那里,叹了一口气,万历帝朱翊钧终究还是对张居正执政的九年时间耿耿于怀,开始有意清除朝堂之上那些张居正引荐、提拔起来的官吏。
或许,在少年皇帝看来,张居正当初就相当于是王莽、董卓,如今,张居正死了,他就要铲除张居正的党羽,才能真正的掌权。
然而,他并没有意识到,就算是张居正只手遮天,那他也不过是大明首辅罢了。
大明真正的掌权者,永远都是他万历帝。
他完全可以对新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良,使得新政更加合理,然后再恩威并施,任人唯贤。
也足以稳住自己的帝位,也能够稳住如今的朝堂,同时,还能够防止党争。
可以说,也正是因为万历帝清算张居正,使得沈一贯等人冒头,然后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党争。
万历帝朱翊钧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看着朝堂之上的官员,天天不干别的事儿,就你弹劾我,我弹劾你。
朱翊钧批阅的奏章上面,都是朝堂之上的官吏们的累累罪行,好像……他们都是奸臣一样。
这也是导致朱翊钧后来不愿意上朝,不愿意任免官员的原因之一吧。
因为他已经分不清,谁是忠臣,谁是奸臣。
也就在张学颜的请辞奏章递上去没多久,朱翊钧再一次召见了顾青。
“顾卿,你有一段时间没有陪着朕一起下棋了吧?”
在两人的面前,拍着棋盘。
朱翊钧的棋瘾又犯了。
棋盘摆好,朱翊钧先落子,顾青随后,回道:“三十九天了。”
朱翊钧是知道顾青有着过目不忘之能,对于这时间也能够记得清清楚楚,笑了笑,说道:“我朝的海军已经出海,此番大将乃是凤磐公介绍,此人当年也是战功赫赫。”
顾青也听闻过这个人,对于他的军事才能,还是比较认可的。
“恭喜圣上,相信不久,我们就能够听到倭寇那座银山的消息了。”
朱翊钧此时的心情还算是不错,说道:“西洋的葡萄牙又派来了一支海军,似乎有意支援那位安德烈,想要抢占银山。”
“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
顾青道:“葡萄牙现在自顾不暇,便是派来了人,实力也不强,远洋航行,可以先让他们抢占银山。”
“等到他们挖去了银山的白银,搬运回葡萄牙的时候,可以在东番、马六甲一代,装作是海盗,直接抢了!”
“不仅可以获得白银,还能够获得西洋人的舰船,甚至是火炮等物资。”
朱翊钧看向顾青,微微蹙眉。
“直接抢?”
顾青肯定地说道:“直接抢!”
朱翊钧担忧道:“我们这么做,不怕那葡萄牙人打过来?”
顾青道:“那就直接回击,葡萄牙现在被西班牙和荷兰打压,实力已经远不如以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