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赛作品上传后,评审周期需要4_6周。
秦晔这趟进修回来时,已经过去了一半。
时间像被按下了快进键。
排练室的日程表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备赛计划,每个成员都在与时间赛跑。
老白的手指上磨出了茧,陈子航的贝斯背带压得肩膀泛红,阿K的鼓槌断了两对。
秦晔每天泡在声乐教室,发誓要把林教授教的那套发声方法练成肌肉记忆。
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,既然选择去做,就要拼尽全力。
初赛决出50强后,青声计划将开启线下积分赛。
分为ab两组,每组四轮,各自决出前五名,一同进入半决赛。
每轮两次演出机会,还是一首原创一首改编。
原创曲目是他们早先的作品,阿k写的《误差范围》,改编曲目是《氧气》。
七月的热浪裹着铜钹的金属味在空气中翻涌。
“第三小节转调还是太生硬。”池越的钢笔尖划破纸面,在副歌段落拉出几道尖锐的斜线。
墨水顺着纸纤维晕染开,像一场缓慢的溃烂。
秦晔停下拨弦的动作,拨片卡在吉他第三品泛音点上。
“生硬不好吗?”他扯着被汗水浸透的黑色背心领口,锁骨处的汗珠滚进阴影里,“误差本来就不自然的。”
阿K突然踹了一脚军鼓,镲片发出刺耳的震颤。
他的眼神死死盯着被墨水染花的谱面,指节在鼓槌上收紧到发白。
——这是他的歌,池越的编曲确实比他强,可如果这首歌变得更好的代价是失去原本的调性,他又不甘心。
他不想捏着鼻子去讨好评委和大众。
“他说得对,”阿K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,不情不愿,“主歌进鼓点要更爆裂些。”
他猛地将鼓槌掷向空中,金属部件在灯光下划出冷冽的弧光。
鼓槌在空中划出抛物线,被秦晔反手接住,转腕就敲在贝斯手陈子航肩头。
“我靠!”陈子航疼得龇牙咧嘴,“这鼓槌上次不是掉火锅里煮过吗?”
“消毒了。”阿K面无表情地调试踩镲。
池越看着被毁坏的谱面,这首歌的原始生命力正来自那些不规整的切分音。
阿K的这首《误差范围》编曲确实粗糙,副歌转调像急转弯时的轮胎打滑,bridge段的鼓点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。
但正是这种生猛,让歌曲里那种对世界规则的质问显得格外锋利。
写出这样的歌,阿k心里肯定埋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经历。
过分圆融的技巧也许会消减这首歌粗野直白的质问感。
那本该是一场暴动,一次对灵魂的彻底释放。
尘世的标准无法用于丈量一场野火。
“等等。”池越突然按住秦晔正要拨弦的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