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思维想了想,张居正配享太庙这个提议,还是等一段时间吧。
他不知道申时行为何变卦,竟然不把这个提议写进奏章里面,似乎要对此事只字不提。
看小皇帝的样子,似乎对于张居正病逝还耿耿于怀,好像还哭了。
现在这一副焉儿了的样子。
真要是提出配享太庙,恐怕也会一口答应的吧?
张四维心思一动,觉得申时行恐怕已经是察觉到了什么,却又疑惑不解,自己所做之事,都是十分的隐秘,申时行又是如何察觉的呢?
难道说,自己身边有着申时行的人?
会是谁呢?
朱翊钧没什么心思处理政务,之所以会上早朝,也知道,百官们肯定是要奏请张居正葬礼一事。
而他原本也想要让张居正能够风光大葬,自然是强撑着,前来上早朝,也就只是确定这一项政务罢了。
所以,这早朝议事的时间很短。
几乎就是申时行递上了奏章,朱翊钧发表了连个字‘准了’。
然后就退潮了。
不过,朱翊钧竟然开口叫住了顾青。
“顾朝阳,你留下!”
顾青躬身道:“遵命!”
随后,顾青就在百官们的瞩目之下,跟着朱翊钧来到了御书房这边。
“顾卿,老师生前,可有和你说些什么?”
顾青回道:“圣上,太岳公找臣四次,第一次是询问《算学新解》,第二次是因为摊丁入亩,第三次则是《货币论》,第四次便是《浑天新解》。”
“太岳公一心为国,认为臣所写的三本书的内容,以及在策论中提出来的摊丁入亩、改土归流、火耗归公乃是良策,有利于他辅佐圣上治理大明天下。”
“太岳公曾经对臣言……。”
顾青不想让朱翊钧认为自己完全就是张居正的人,他本身和张居正的交集就比较少。
张居正对他的提携也不多,再加上,还有一个张懋修抢了他的状元郎之位,让他没能获得大三元的名誉。
可以说,顾青和张居正之间还是有一些过节的。
所以,顾青也并不想让朱翊钧认为自己完全就是张居正的人,在后期开始厌恶张居正的时候,把自己也给带上了。
朱翊钧听完,叹了一口气。
“顾卿,不知道为何,朕这心中空落落的。”
顾青轻声道:“圣上,节哀顺变,太岳公辅佐圣上九年,期间兢兢业业、鞠躬尽瘁、亲力亲为。”
“如今,圣上要亲自处理政务,要亲自治理大明天下。”
“自然是有可能患得患失,臣以为,圣上不必如此,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。”
“太岳公也不想见到圣上如此吧,他更想要见到一位,在没有了他之后,可以文治武功的圣上。”
朱翊钧抿了抿嘴,从小爹不疼、娘不爱,李太后的严厉教导,隆庆皇帝的偏爱等等,让他的从小生活的环境,就充满了各种阴霾,再这样环境长大的万历帝朱翊钧,成为了一个薄情寡义的人,似乎也很正常。
这会儿的朱翊钧,不过是不自信罢了。
也可以说是安全感缺失。
顾青的三言两语,自然是无法让朱翊钧找回自信,这需要他自己慢慢地树立起来自信心。
不过,在这朝堂之上,拥有着过目不忘、天生神力的能力的顾青,似乎成了朱翊钧很器重的人,甚至是能够带给他一丝安全感。
在朱翊钧的心中,顾青就是太祖赏赐给他的良臣,是将来可以成为第二个张居正,辅佐他治理大明天下,肩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肱骨大臣。
“来几盘吧!”
朱翊钧心情依然还是比较沉重,还没有适应没有了张居正的日子。
又有一些烦躁,不知道,自己接下来给如何治理大明天下,如何守住祖宗基业!
索性,拉着顾青下棋。
一次打法时间。
熬过去。
熬过去就好了。
顾青也就陪着朱翊钧下棋,几盘棋之后,万历帝朱翊钧又想要见一见顾青过目不忘的能力,让顾青背诵着圣贤书,可还是有一些心烦意乱。
午饭都没吃多少,也没让顾青回去的意思。
见此,顾青开口道:“圣上,不如,臣回去写一本书,和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差不多的话本?”
“圣上看一看,也能安定一下心情。”
朱翊钧也知道,自己不能一直拉着顾青陪着他,便挥挥手,说道:“也行,那你回去写写,一定要精彩哟。”
顾青躬身道:“圣上放心,一定精彩!”
若是申时行、张四维等人,恐怕是巴不得能够被朱翊钧这样对待,拉着他不放。
这可是和朱翊钧增进感情的机会啊!
不过,顾青却觉得,这个机会确实是难得,但是也不能真的就这么干聊着,无所事事。
朱翊钧也只会感觉到无聊。
顾青必须要想办法,能够哄好朱翊钧。
而写书,让朱翊钧成为他的读者,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顾青走出东华门,看着依然在进行着九坛祭祀的张居正府邸,脑海里面则是想着,应该写什么书,才能吸引朱翊钧呢?
前世,也读过一些网文,小时候,也看过那些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。
再加上,顾青现在的阅历,以及他脑海里面的知识储备,不至于无法下手。
所以……写什么呢?
回到了府上。
便和丁清璃知会了一声,就去了书房。
不一会儿。
丁清璃端着绿豆汤走了进来,又为顾青研墨。
顾青喝了绿豆汤之后,感觉舒服了一些,思索片刻,就在纸上写下了《四大名捕》四个字。